传统的煤矿井下人员管理多以分层次管理为主,各区队、班组掌握本区队、班组井下人员的具体信息、工作地点及任务,煤矿班前回各个区队、班组向调度室汇报本区队、班组的出勤人数、工作地点及任务,煤矿调度室只能掌握井下人员的总体情况,而无法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在灾变应急情况下,有时数个小时还无法澄清井下遇险人员信息和位置,造成应急救援方案的针对性不强,救援效率降低。
2021年8月,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安标国家中心(2021)58号》文件发布关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指导意见,制定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标志管理方案(试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要求(试行)》、《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标志检验方案(试行)》,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同年10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综合司《矿安综(2021)》号文件发布关于加强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煤矿人员位置监测管理工作,要求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管理作为重点监察内容,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必须按规定携带标识卡下井、安装定位分站。同时,鼓励煤矿使用具备精确定位功能的系统,提高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的准确性,积极应用图像监视、虹膜考勤、等先进技术,实现多系统数据比验功能,为杜绝无卡、替人带卡入井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由服务器、打印机、UPS电源、电源防雷器、矿用本安型交换机、唯一性识别控制器、生物识别仪、手持式虹膜采集设备、矿用本安型读卡分站、矿用本安型读卡器、标识卡、车辆标识卡、便携式定位仪、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电缆等组成。
系统架构图如下所示: